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,把强化竞争监管作为健全市场机制功能、促进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发展的着力点。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公平竞争政策的决策部署,统筹发展和安全、效率和公平、活力和秩序等多元目标,统筹完善竞争规则和强化反垄断、反不正当竞争执法,统筹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和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,更加注重遵循市场一般规律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创新激励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,更加注重法治思维、强化公平竞争法治化举措,更加注重加强监管、及时防范化解垄断和竞争失序风险,更加注重竞争监管效能提升、通过对重大垄断案件和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、“立规矩、儆效尤”,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、有力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、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。
我们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,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动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四个最严”要求,持续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地方“党政同责”,依法强化全链条监管,促进隐患治理常态化、风险管控科学化,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,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;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,促进新药好药加快上市,特别是新冠疫苗研发上市跑出中国速度,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大局;持续强化严格执法高压震慑,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、侵权欺诈等突出问题;持续落实落细“三包”、召回等制度措施,解决投诉举报3400万件、召回不合格产品7600万件,通过解决好日常生活中的“关键小事”,使群众更好受益于全面小康的巨大成就。
我们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,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。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健全,推动产品服务质量、企业质量管理、产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稳步提升。计量、标准、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,既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、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便利、促进市场高效运行和公平交易,同时对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绿色发展、贸易便利等发挥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。
多年来,知识产权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独特优势,通过专利技术强农、商标品牌富农、地理标志兴农,助力全面小康,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是发挥信息优势,助推专利技术强农。首先,注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,为贫困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、开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。其次,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。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了10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,也就是TISC,着眼区域经济发展,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。同时,我局还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,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领域,提供信息服务,推动经济发展。
二是发挥制度优势,推进商标品牌富农、地理标志兴农。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,指导各地切实推进“培育一个品牌,做强一个产业,造福一方百姓”。在审查保护方面。截至今年8月底,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,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、证明商标注册6381件,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14315家,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。在推广运用方面。2019年以来,我局共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。当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.2亿元,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超过210亿元,相关产品加工、商业物流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,有效激发当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。
三是发挥产业优势,构建“造血式”发展长效机制。湖南的桑植、河北的崇礼是我们局的两个定点扶贫县,也是构建“造血式”发展长效机制的两个很好的案例。多年来,我们都选派干部到这两个区县扶贫挂职,从最初建桥修路式的物资帮扶,逐渐发展到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来进行智力帮扶,助推产业发展。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“桑植白茶”“崇礼蚕豆”等地理标志,扶持壮大产业,形成“专业合作社+品牌+产业+农户”等产销模式,带动农户增收创收,构建“造血式”发展长效机制。这项工作不仅在国内获得各方面广泛认可,还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,希望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,促进联合国减贫目标实现。
下一步,我们将通过启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行动,大力扶持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,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和以原产地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,探索出一条将知识产权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、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